本站首页 返回顶部 关于博主

司机们,是否可以不要那么赶?

PDF版

      当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《思想品德》书本上有一个案例,我至今记忆深刻。
      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中国的小学,选7个小学生做这样的实验:把7个球放到一个瓶子里,每个球上都系着一根绳子,绳子的另一端在7个小学生的手上。瓶肚很大,可以容纳很多球;瓶口却很小,只比球稍微大一点,一次只能出来一个球。瓶子代表着矿井,瓶口代表着出口,球代表着每个人,一次只能出来一个人。描述完这些之后,教育家突然拿着另外一瓶水往这个瓶子里倒,说,“矿井漏水了,大家快出来”。7个小学生做了简单商量之后,7个球有序地从瓶子里飞出来了。
      外国教育家看到结果,激动地称赞:我在很多国家做过这个实验,要么全都挤在瓶口,要么把瓶子打翻,最好的情况也就出来一两个球,只有你们在短时间全都出来了。
      学完这课之后,我自豪了很久。外国人以自我为中心,自由散乱;中国人有合作精神。

      为啥联想到这个故事呢?得从开车说起。疫情放开后,我每天开车上班。单程不到30公里,其中8公里城市道路,20公里高速道路。距离不远,开车却需要80多分钟,而疫情中单程时间不到30分钟。或许,堵车一方面是经济逐渐恢复,路上的车多了。除此之外,还有另外一个原因。

      开车的时候,我会严格按照驾考中的要求与前车保持适当距离。当与前车拉开距离后,总会有隔壁车道的车插到我前面去,我不得不减速与插入的前车继续保持安全距离。
      其实,这种加塞还算不上违规,违规的情况就更多了。
      当左边或右边车道有车的时候,我得时刻警惕着它们不开转向灯直接变道;当右边车道是实线,并且右车道堵车时,我得时刻提防着有车跨过实线变道过来;当所有车道堵车时,总能看到一些车左突突、右突突,不停地变换车道,为了不加剧拥堵,其他的车不得不给它让道;甚至还有车早高峰期间在应急车道狂奔。
      所有这些,司机可能会让自己快些,但又真能快多少呢。自己快不了多少,却加剧了整条道路的拥堵,损人不利己。不禁让我想起了本文开始外国教育家在中国小学生中做的那个实验,我有点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。
      可能不少司机觉得自己水平高,不会发生交通事故。人在河边走,哪能不湿鞋呢?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交通事故,有的是轻微剐蹭,有的是追尾,有的保险杠掉了地上很多碎片,有的半个车身都没了。排除少部分驾车水平不足的情况,大部分是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。
     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,整条道路就堵了,如同那个把球从瓶子拉出来的实验中,所有的人同时拉球,所有的球都卡在瓶口,全都出不来。

      我真的希望某一天,当我开车在路上的时候,旁边车道的司机绝对不会不打转向灯直接变道过来;当我右边是实线的时候,右边的车不会压着实线变道过来;当发生拥堵的时候,不会有车辆左右突突随意变道,我不必紧贴着前车以提防其他车随意加塞。
      所有车道畅通无阻,正如那个故事中提到的,所有的小球在短时间内有序地飞了出来。



相关链接




请你留言

Protected with IP Blacklist CloudIP Blacklist Cloud